close

我和馬克思與社會主義之所以會有交集,源自於課堂上的一個肯定。

 

大學時遇到一位左派的教授,她還是位女性主義者。在課堂上她跟我們討論一些左派的議題,提到 "公平與正義" 的議題。在討論的過程中,我勇敢的提出發問:「如果是上帝作主來進行分配,就能達到完美的平等。」沒想到我居然得到了教授的肯定!

 

教授之所以肯定我,是因為她認識的很多西方學者的理論,都涵蓋不少基督教的元素在裡面。這個肯定對我來說是個振奮,也讓我注意到社會主義與基督教有一定程度的關連。

 

社會主義強調的 "公平與正義" ,成為我大學教育中最大的收穫 (雖然這個收穫並不能讓我擺脫失業的痛苦。)

 

於是我開始注意社會主義的議題,而要了解社會主義,就一定要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--卡爾‧馬克思。

 

這幾天我看到一本書,就是來講解、還原馬克思,書名叫做:《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,聆聽馬克思》,作者是楊照,跟我一樣是念歷史,不過他是台大歷史系畢業的。

IMG_2130

IMG_2131

"馬克思" 這個名字,在台灣和美國都一定不受歡迎,因為馬克思的理論是專門對付台灣、美國等國家奉為真理的 "資本主義" 。對台灣來說,對岸大陸就是共產主義的暴政極權國家,所以馬克思主義長期在台灣是被排斥的。

 

不過說也奇怪,"資本主義" 一詞居然是馬克思賦予的。19世紀時,這個制度並沒有人特別為它命名,結果居然是一個痛恨這個制度的人幫他命名。因為馬克思寫了一本曠世巨作--《資本論》來批判資本主義,從此有了 "資本主義" 這個稱號。

 

探討《資本論》,成為楊照這本書的主要內容。

 

如果你是念經濟、政治、社會學,甚至是歷史學,都一定會碰到馬克思這個人,所以馬克思是個經濟學家、政治學家、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囉?錯!楊照告訴我們,馬克思是個 "哲學家" 。

 

奇怪?為何馬克思是個哲學家?其實馬克思從大學開始就是念哲學,他一路拿到哲學的博士學位,只是因為他在經濟、政治上的探討太卓越了,所以讓人們忽略他哲學家的身份。

 

讀馬克思的作品就必須了解馬克思的思考脈絡,他的哲學思想承襲於黑格爾哲學。黑格爾的思想頗有「上帝」的影子,但那不是神學,而是「人」的哲學。

 

但馬克思卻將黑格爾哲學這一點倒轉過來,認為「上帝」是人類的理想化,也就是人類創造了上帝。就是這一點,讓馬克思變成基督教的大敵。若從這點看,馬克思可能真的是「無神論者」,他強調的是「人本」的部分。但是他卻繼承了基督教的理想觀點,這是個相當有趣的現象。

 

馬克思利用他的哲學思想,批判當時的經濟行為,因此形成了《資本論》這本批判大作。他之所以批判資本主義,是因為資本主義「異化」了人類。我對「異化」的解讀,就是「顛倒」。

 

馬克思的想法是,資本主義使金錢主宰了人類。金錢原本是人類為著購買實用物品而存在,但最後人類居然為了賺錢而賺錢,例如炒房地產,不少買房客買房子不是要自己住,而是等著房子升值,之後再轉賣出去,賺中間的差價。所以房價越來越高,但卻一堆房子「沒人住」,一堆人「買不起房子」。這對馬克思來說,就是「異化」了房子的用途。

 

而資本主義使傳統的工匠失去了擁有生產工具的權利,他們只有到擁有「生產工具」的資本家那裡當工人,領著極度微薄的工資,只是為著「生產」而「生產」,失去了當「人」應有的尊嚴與目的。

 

馬克思強調人應該要活「不受異化」的生活,即是要過「自我實現」的生活,而不是為工作而工作。他在意的是「人是什麼」、「人的意義是什麼」以及「人的目的是什麼」,但資本主義使這點被「異化」了,所以馬克思提出強烈的批判。

 

馬克思的《資本論》是為著弱勢而寫的「辯護書」,為當時被「剝削」的工人所寫。資本主義一直在剝削勞工,但勞工完全不自知,所以馬克思為他們發聲。因此《資本論》有濃濃的人文關懷的特質。

 

或許大多數人仍然對馬克思沒有感覺,但是現今社會非常多地方都有馬克思經濟學的影響。例如:「基本工資」,就是源自馬克思經濟學。如果全部交由資本主義的「市場經濟學」決定,恐怕我們連一毛錢都拿不到!現今的「社會福利制度」、「健保」等都是因為馬克思這些社會主義者的堅持與爭取才有,由此可見馬克思之重要性!

 

馬克思還認為「失業」是社會的墮落與國家的失職。「人人必須要有工作」,對馬克思來說,這是人類的「義務」與「權利」。

 

馬克思認為資本家與勞工之間已經有了嚴重的「不平等」差距,當你應徵工作時,就已經處於弱勢。因為你不知道這老闆需要多少勞動力,但老闆知道你很需要「賺錢」。

 

如今台灣的工資就是嚴重的「不平等」狀態。一個正常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,估計要花上1000萬元,但大學畢業後只有22K,再加一點或許是3萬吧,一年下來才只有36萬,這跟1000萬簡直是天壤之別!完全是虧本到極點!

 

馬克思之所以如此關心工人,是因為沒有工人的付出,就沒有資本主義的成長,所以「資本主義」是「工人創造出來的」,「沒有工人」,就「沒有資本主義」。馬克思因著這個「人道關壞」的精神寫了《資本論》當作弱勢的反抗工具,讓資本主義不致於過度猖狂到使世界崩潰的地步。這個情懷,與基督教的慈愛情懷幾乎一致!

 

所以我們不能小看馬克思與社會主義,甚至要極度看中!因為馬克思「支持弱勢」的普世價值,使得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。

 

我認為楊照這本書非常淺顯易懂,書中那濃濃的人道關懷,把馬克思的思想鮮明且清楚的表達出來,讓我相當驚豔!楊照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這個改變世界的「知識份子」--- 卡爾‧馬克思!因為他的堅持,使得我們的世界不致於全然崩潰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n19861129 的頭像
    pan19861129

    駕駕Mr.潘 發牢騷天地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