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國共內戰的後期,蔣介石見大勢已去,他決定另起爐灶,尋找單純之地再起,台灣就是他的首選。於是他開始一連串的撤退計劃,首先將大陸各地的黃金全部運至台灣,將故宮文物運至台灣,並展開搶救學人作戰,把大陸的學術菁英運至台灣。中央研究院的重要資料,例如甲骨文的骨版,運至台灣。胡適、張大千、吳大猷等各領域的翹楚分別來到台灣,但搶救學人計劃並不成功,因為高達八成的學人不願來台,原因有不想再逃難了,不想再離開家園,以及有些學人真的對中共有期待,所以不走,著名的例子就是近代國學四大家之一的陳寅恪。

 

陳寅恪先生

陈寅恪.jpg


陳先生與胡適是搭同一班飛機飛離北平,來到南京,但陳先生卻不願來台,他以為逃到廣州就夠了,但中共奪權後,陳先生被批鬥,悲慘死去,中國失去了一個國學大師。事後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,來台與不來台的學人,命運大不相同,連同他們的子孫也命運不同。


所以在撤台前,蔣在意的是什麼?是搶救文化、教育、經濟(黃金),如果是一般軍閥,恐怕只搶黃金吧。


杜正勝,你研究的中國上古史的文物從何而來?你當過的故宮院長的故宮又是怎麼來的?蔣介石帶來的。


黃國昌,陳建仁,你們任職的中央研究院怎麼來的?還是蔣帶來的。

 

關於對蔣的評價,可以從46分鐘開始看。

arrow
arrow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