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之前在某家媒體公司上班,寫了一些文放在公司官網上,但發現我的文對方不愛,我想再這樣下去也難以久待,只有提前離職。

沒想到再看那家公司官網時,我的文章都被移除了。不容文章盡成灰,我只好將我努力寫的文,貼在自己的網誌上。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
以下為正文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 大陸近年來拍了一堆民國時代的電影與戲劇,每個軍服都是帥氣筆挺,既時髦又先進。但民國時代的軍服真是如此先進嗎?或許領導階層的將軍們的確如此,但基層的士兵恐怕就未必了。

 

    至於民國時代的軍服到底是如何發展的,相信是所有軍武迷和軍服迷非常有興趣的議題,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近代中國的軍服演進。

 

    鴉片戰爭之後,古老的大清朝被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震醒,改革的聲浪也不絕於耳,不然就等著被西方列強吃掉,等著亡國亡種,像印度一樣。但清朝真正開始認真改革,要遲到英法聯軍浩劫後的1860年代,才開始向西方學習,洋務運動(或稱自強運動)正式開始改革。而鄰近大清朝的日本也有同樣的遭遇,在185354年美國培里艦隊強行向日本扣關後,日本開國的聲浪越來越大,經過短暫的動亂之後,1868年,德川幕府下台,明治維新開始,日本也進入了現代化的進程。中日兩國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進入改革階段,但命運卻大不同。

 

    甲午戰爭這場期末考,驗證了中日雙方的準備到底如何。結果是,大清朝輸了,而且輸到脫褲子!台灣被割了,費盡心力的北洋艦隊也沒了。事實證明,30多年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。甲午的失敗,讓清政府再次決心改革軍備,於是授權袁世凱進行新式陸軍的訓練,這才是近代中國新式軍隊的起源。袁世凱訓練的新軍,對日後的民國影響重大,幾乎就是民國軍隊的起源。

 

    八國聯軍後,清朝看到日本憲兵隊的優越,於是開始學日本建立憲兵,而此時清朝新軍的軍服也大多沿襲了日軍服的樣式。1903年,清廷成立練兵處,對於新式陸軍制服有了明確的改制,採用了日、德兩國的軍服,也沿用了西歐的軍銜制。

 

    到了民國成立,袁世凱成立北洋北京政府, 也規範了新一波的軍服,其中最顯眼的是軍禮帽的設計,此時的軍禮帽稱作「疊羽冠」。孫中山與袁世凱都戴過這種帽子,此帽最大的特徵就是帽上挺立的羽毛。

北洋2.jpg

北洋時代.jpg

  

    袁世凱死後,北洋軍閥各自混戰,軍服的配置也跟著混亂起來。各路軍閥背後皆有列強撐腰,所以接收來自不同列強的資源,而各軍閥的喜好與經濟實力也決定了軍服的選擇。像是顏色的部分,奉系的軍服是土黃色,直系是灰色,直魯軍是青色,大家都看得眼花撩亂。這樣混亂的軍服,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國府時期。

    1927年,廣東的國民黨北伐軍終於北伐成功,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,完成中華民國形式上的統一,所以在軍服上也要做一番的統一。這時制定軍服的標準落到中山裝上。孫中山為了闡述他的建國理念,自創了新服中山裝,這成為黃埔建軍後黃埔軍服的基底。

    黃埔建軍之初,軍服以中山裝為底,但帽子還是北洋式的大檐帽

 

蔣中正擔任北伐軍司令時就是戴這種帽子

北伐1.JPG

同樣是國民革命軍,西北軍的馮玉祥(左一)與中央軍的蔣中正(中間者)和晉系山西王閻錫山(右一)戴的軍帽就完全不一樣。

北伐2.jpg

 

    國府雖在南京成立,但國府真正能收到稅的省份只有長江下游六省,證明國府沒有控制全國的實力。十多年的軍閥混戰要國府一夕之間完全統一簡直難如登天,終國府在大陸統治二十多年期間,幾乎都在與各路軍頭糾纏、較量,所以軍服的統一就更困難了。

    但國府在1929年頒布的《陸軍軍常服暨禮服暫行條例》是中國軍服統一的一個開端。北洋政府的大盤帽並不利於野戰,而且製作麻煩,於是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協助下,國府進行了國軍帽子的改革,所以出現了圓筒型的布製小帽。1936年的《陸軍制服條例》,正式決定圓筒小帽由兩顆扣子外加國徽的設計。

抗日1.jpg

    除軍帽外,軍服也是整個改換。中央軍在夏季穿草黃色的制服,冬天則改換灰色的制服。此時中央與地方軍的制服顏色各有差異,並不統一,例如西北軍穿灰藍色布製軍服;閻錫山的晉軍穿灰藍的棉布軍服;川軍也有穿黃色軍服;雲南的滇軍甚至還有墨綠色的軍服。軍服的差異看到了北洋軍閥混戰後的遺緒。

    除軍服外,國軍的鋼盔更是五花八門,各種都有。國府與德國有軍事合作,所以中央軍引進了德式裝備。M35德式鋼盔就是中央軍最顯著的特徵。

抗日2(德式).jpg

   

 

抗戰時期可以看到德式國軍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英姿,但不是每個國軍都是德式裝備,很多地方部隊根本不聽南京中央號令,既不繳稅給中央政府,也不准中央的政令進入自己的地盤,所以連軍裝他們恐怕也是自備的。除了德式鋼盔外,西北軍還有人戴英式鋼盔!

 

駐守盧溝橋的西北軍戴英式圓盤鋼盔還配大刀

1428242145-2946591815_n.jpg

      更有趣的是,西南地區的桂軍(廣西)和滇軍(雲南)居然還戴法式鋼盔!由於雲南跟廣西鄰近法國殖民地越南,所以直接從越南入手法國裝備非常便利。

e4b00040ce57789d206.jpg

抗日三(法式).jpg

    此外,抗戰期間國軍參加緬甸戰役,派兵入緬戰鬥,結果被逼退至印度,於是這批國軍便在印度接受英美盟軍的特訓,從而也接收了英美的軍裝。這就是著名的「駐印軍」。

 

戴美式鋼盔的駐印軍

122248334.jpg

戴英式鋼盔的駐印軍

122241467.jpg

    一場抗日戰爭,看到國軍五花八門的軍裝,以鋼盔來說,居然就有英、美、法、德四種鋼盔,堪稱是鋼盔博物館!

    但事實上,大多數的國軍並沒有鋼盔可以戴,多數都只戴布帽。多數的國軍裝備簡陋,戴布帽,穿草鞋,還戴斗笠!

 

1932年一二八第一次上海戰役來自廣東的十九路軍,就戴著斗笠上戰場

Shanghai_1932_19th_route.jpg

有些國軍穿草鞋,甚至跟赤腳差不多

H-10_zpsf14481ce.jpg

    在如此參差不齊、簡陋的裝備下,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居然還能撐過八年的戰爭不被消滅,絕對是世界軍事史上空前(恐怕也是絕後)的奇蹟!

    就這樣國軍撐過了慘烈的八年抗戰,但緊接而來的是國共內戰,此時的國軍裝備也有了部份的大提升。戰後,國軍接受美國裝備,所以得到了不少美式裝備,尤其像鋼盔大多換成美式的鋼盔。但是國軍獲得的美軍資源基本上沒有很全面,而且後來美國中斷了對國府的支持,國軍裝備就一天不如一天,基本上也不太有人能戴鋼盔了,大多都改戴布帽。

 

內戰期間國軍幾乎都只剩戴布帽了

內戰1.jpg

內戰2.jpg

內戰3.jpg

內戰4.jpg

當然也有像張靈甫這樣的將軍才有可能配戴美式鋼盔

1_225_340.jpg

    1949年,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灣,隨後的韓戰爆發,美國終於注意到再不協防台灣,後果將不可收拾,於是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,並且與中華民國簽訂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》,穩定了台灣的安全。此後中華民國接受美援,國軍的裝備也就全面「美化」,只使用美國裝備了。雖然蔣中正私下接受舊日本軍組成的「白團」的軍事幫助,但「白團」僅止於軍事顧問,並沒有提供任何軍事物資,況且當美國發現「白團」的存在後大發雷霆,要求中華民國終止與白團的合作,於是此後國軍只有全盤美化的份了。

 

1958年八二三炮戰期間的國軍,已經全部是美式頭盔

0D5MMc09.jpg

電影《軍中樂園》時國軍的劇照,差不多是196070年代的國軍

1409251403-1584780138_n.jpg

    最近的國軍軍服規定是在民國96年(2007年)制定的,以下就是現行的國軍軍服。而軍裝風格仍舊受美軍影響。

04001ff157_ljy_20131014_1336.jpg

23211c70-a3c9-4f2b-9c54-8b35f3b0f39e.jpg

國軍的戰鬥軍裝也已經迷彩化,所戴的鋼盔與英美聯軍一樣。這一鋼盔在世界各地的軍隊中常看見

_AR_5634 (2)_20140616_182247.jpg

中華民國最神秘的特種部隊--「涼山特勤隊」。光是看面具就已經震攝人心了。

4aade340-5500-04cf-39ae-e50098ebde16.png

    從中華民國軍裝的演變,看到國家命運的演進。北洋時代的豪氣軍裝,到軍閥時代卻是割據分裂導致軍裝混亂。國府的勵精圖治仍難改割據惡況,乃至軍裝依舊混亂,直到退守台灣,全面接受美援,中華民國的軍裝才趨於一致。中華民國的軍裝演進,見證了國家從一統到割據、混亂,再到穩定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軍服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