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」是中國共產黨一天到晚在講的東西,但到底什麼是「中國特色」?

 

一般人應該直覺想到的就是「獨裁」,「家長式威權主義」。連不久前已故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政時也總是強調「華人社會特色」的政治型態,不用說,就是「家長威權式」的「權力集中政治」,所以西方國家談到李光耀時,總是語帶嘲諷的說他是「最成功的獨裁者」。

 

共產主義的重點在於「工人」,也是社會上的弱勢、無產階級,他們應該是社會的主人,資本的利益該由多數的國民所擁有。但中共政權到底有沒有照顧這些工人?國家的資本誰擁有?這是非常存疑的。所以它的社會主義既沒做到位,卻不斷的強化他自己的利益,還把「中國特色」掛在嘴邊,讓中國人民的名聲都被「獨裁」、「沒人權」、「不自由」等罵名給搞臭。

 

而且中共講的「中國特色」,早在90年前就有了,而且現在在台灣,那就是「五權憲法」。

 

孫文的「五權憲法」現在很少人關注,但那是非常具有「中國特色」的政治制度。五權就是西方世界常講的「三權分立」的三權:行政、立法、司法,孫文再外加「監察」和「考試」兩權。監察和考試就是中國歷代都有的政治特色。監察來自於中國歷代的「諫官」,專門向皇帝「彈劾」哪個官做得不好等等,所以「彈劾權」就是監察的重點。考試不用說,就是中國的「科舉制度」,用來選拔人才用的考試制度。

 

講到「科舉」,所有人都皺眉頭,它就是現在的公務人員考試。我也考過公職考試,真的是有夠八股!我快瘋了!但是對於千年之前的中國政壇,用考試取才的「科舉」是個壯舉。

 

從西漢開始,中國的政壇是被權貴壟斷的,因為當時的教育也被壟斷。所以西漢開始不少有學問的人士受到政府的重用,從此之後,他們的家族就不斷被政府啟用,因此政權全被這些家族壟斷,他們成為了「士族」。於是西漢之後,這些士族不斷擴張,到了魏晉南北朝是他們勢力最鼎盛時期。由於政府的權力嚴重受挫,當權者勢必得跟當時的地方有力派系結盟,才能維持自己的權力,那些派系就是當時的「世家大族」。

 

到了隋唐後,士族的勢力雖然受挫,卻仍舊不可小覷,他們在唐朝朝中仍舊勢力強大。最近剛播完的《武媚娘傳奇》就有提到武媚娘利用提拔寒門來打擊世家大族,就是這個原因。所以隋唐以後,創新的科舉考試終於取代了利用家族勢力取才的方法,更多沒有背景的子弟終於有機會發展仕途。世家大族真正消亡是在唐末黃巢之亂後,五代十國的紛亂更加打擊士族,直到宋朝,士族大致已經失去過去的政壇特權,科舉時代全面來臨。

 

所以從西漢到唐朝,世家大族壟斷中國政壇達700年之久!簡直不可思議!所以科舉取士在當時,是劃時代的創舉!

 

但經歷了1000年以上的科舉,也已經僵化難解,但也成為中國政壇的文化。科舉的精神,與現代「公平競爭」的概念頗相似,所以老孫將它拉入自己的制度裡。

 

相較於中共一直講的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」,我認為孫文的「五權憲法」更是「中國特色的權力分配制」,而且直接化身成政府機關,比起中共講的虛構概念更加真實。

 

民進黨常威脅說要廢掉監察院和考試院,不少學者也說監察與考試兩權根本是多餘的,「五權憲法」是個四不像。這個立場我覺得完全是站在西方立場,那五權當然沒有意義。如今的環境,是東方社會不斷尋找自己的階段,所以常常喊「中國特色」、「日本特色」、「台灣特色」、「韓國特色」等等,但其實,早在百年前,中國就已經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,「五權憲法」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。所以我們是否有更高的眼光觀看「五權憲法」呢?

arrow
arrow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