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河東薛氏家族與北魏政權互動關係之研究(409-531)

  1. 緒論

            河東地區指的是河東郡,魏晉南北朝時屬於司州,現今的山西省境內。河東靠近魏晉南北朝的政治中心長安,所以其戰略地位相當重要。河東地區以產鹽出名,在經濟上也佔有重要地位。從戰略與經濟的角度來看,北方的胡人要在中原穩住政權,必須主導和取得河東地區。

            魏晉南北朝是士族主導的年代,士族在地方上擁有影響力,是穩定地方社會的力量。在北方建立的胡人政權,必須拉攏地方上有名望的士族,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。這時的河東就有三個勢力龐大的士族,分別是聞喜裴氏家族、解縣柳氏家族以及汾陰薛氏家族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河東聞喜裴氏,早在西漢時就有人在朝中作官,如裴蓋在西漢朝中,官至水衛都尉、侍中。東漢末時,裴潛鎮守西北地區。[1]到曹魏之時,仍在朝中任官。到了西晉,裴潛之子裴秀擔任尚書令、司空。[2]魏晉時期,逐漸發展成四海大族,其地位與瑯邪王氏相當。且人才出類拔萃,家族中出了相當多位學問名士,擁有相當高的社會評價。其次,裴氏也與上流社會、皇親國戚相通婚,如裴輿娶西晉汝南王司馬亮之女為妻、裴盾的妹妹嫁給東海王司馬越[3]由此可見,裴氏不僅在社會上擁有崇高地位,在政治上更具有影響力,即使到了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,河東裴氏一直是北方胡人政權極力拉攏的對象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河東解縣柳氏跟裴氏一樣是河東的古老大族。與裴氏相同,柳氏早在東漢、西晉時期就在朝中任官,如柳軌在西晉時為吏部尚書,其子景猷為侍中,此二職都是重要的中央官職。[4]到了十六國時期,各個外族政權也都任用柳氏的族人為官,如柳恭受封於後趙為河東郡守,柳恭後來也投降於後秦。南北朝時期,柳光世仕北魏為河東太守。還有許多柳氏家族的成員仕於北魏。不過,柳氏家族部份重點人物隨著晉室南遷,雖削弱了社會力量,但對北朝的中央影響力依舊,不過其勢力稍遜於裴氏。[5]

            河東汾陰薛氏與裴氏、柳氏截然不同。薛氏不像裴氏和柳氏是河東地區的原住民,而是從蜀地遷入河東。曹魏滅了蜀漢之後,便將蜀地的一些大族遷移至河東與關中等地區,薛氏也是在此時遷入河東地區。薛氏家族的崛起不如裴、柳二姓來的早,一直到十六國末期才仕於胡人政權。由於薛氏是從外地遷移而來,且被強烈懷疑不是漢族,是蜀族,被當時北方的漢人大族瞧不起,稱他們為「蜀薛」。因此,河東薛氏的行事風格也和裴、柳二族不同。薛氏家族早期採取防守抵抗的姿態。倚靠絕好的地形位置建立了塢堡,憑河自固,拒絕服侍於胡人政權,這些政權包括前趙、後趙與前秦,都是十六國時期的強國。當時,大部分的士族都採取與這些政權合作的態度。直到後秦,姚興賜官爵給薛強,以此拉攏,薛氏的仕途這才展開。河東薛氏一直擁有強烈尚武性格,並不算是一流的士族,但薛氏在隋唐時期卻一躍而成全國性的上層士族,為李唐王朝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。其中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北魏時期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故本文擬研究河東薛氏如何從一方尚武家族搖身一變成為上等士族?以及爲何北魏胡人政權要重用河東薛氏?以上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有關河東薛氏家族之研究,國內相當稀少。除劉淑芬女士、毛漢光先生的研究外,其他多數為大陸學者。劉女士研究的方向是北魏時期薛氏家族之發展,包括政治、經濟、宗教等等。[6]毛先生則是以薛氏的活動地域為研究主題。[7]至於,大陸學者的研究,則是探討薛氏如何由家族走向世族的道路。[8]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薛氏與北魏政權的互動,藉以探知家族發展與政權之關係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本文的寫作分為五個部份:第一部份是緒論,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以及資料取徑等。第二部份說明薛氏家族的起源與崛起。第三部份探討薛氏家族的其中一房系「西祖」系與北魏政權的互動關係。第四部份則是探討另一房系「南祖」系與北魏的互動,其中會介紹「南祖」的主要領導人薛安都的事蹟,說明他如何降北魏,又如何叛魏降宋,以及為何多年後再叛宋歸魏。最後第五部份是結語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本文所使用的史料主要有《北史》、《魏書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宋書》、《南齊書》、《資治通鑑》等,另也會參考《新唐書》和《元和姓纂》來探討河東薛氏的身分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
[1]毛漢光,《中國古代政治史論》,(台北:聯經出版社,1990年),頁101

[2]毛漢光,《中國古代政治史論》,110

[3]汝南王司馬亮與東海王司馬越均為八王之亂的諸王之一。司馬越後來毒死晉惠帝,擁懷帝登基,結束八王之亂。

[4]毛漢光,《中國古代政治史論》,頁112-113

[5]毛漢光,《中國古代政治史論》,114-115

[6]劉淑芬,〈北魏時期的蜀薛〉,黄寬重、劉增貴主編 ,《家族與社會》,(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2005年),頁259-281

[7]毛漢光,《中國古代政治史論》,(台北:聯經出版社,1990年),頁99-130

[8]許蓉生、林成西,〈河東薛氏研究_兩晉南北朝時期地方豪強的發展道路〉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版)》,2511期(2004.11),頁300-306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