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一回:深山老婦

      一兩艘小船在霧氣濃厚的海面上緩緩滑行,此時天色將亮,但前方仍是朦朧無光。小船終於登上了岸邊,那是一座小島,船上陸續下來了十個人,這十人鬼鬼祟祟向島內步行而去,最後到達一座茅草屋前。

      十人當中的一人走向茅屋,在門上敲了幾下,此時有一個聲音從屋內回應道:「是誰?」聲音聽起來有些緊張。敲門那人回答道:「大哥,是我盧循啊!」此時門打開了,屋中那人馬上上前抱住盧循,歡喜道:「你們可終於來了,怎麼樣,準備得如何?」盧循道:「我已經備妥了人馬,現在就等著大哥回去領導呢!這次一定可以扳倒朝廷!」屋中人道:「太好了,我終於可以為叔父報仇了!」

      屋中人對著盧循續道:「我妹妹可好?」盧循這時紅了眼眶,哽咽道:「自從上次起義失敗後,我妻子就被朝廷那幫走狗俘虜,據說現在與眾多同志被囚禁在會稽城中。大哥,你一定要救救我妻子啊!」屋中人扶住盧循的雙臂憤慨道:「那是當然,我絕對不會讓妹子受苦!我定會救出所有被囚禁的同志們!」

      屋中人與盧循走出屋子,屋後的樹林中突然有火光冒出,而且越來越多,原來樹林裡有一大群人拿著火把走出來,並陸續圍繞在盧循與屋中人身邊。屋中人道:「諸位,起義的時機終於來了!我們現在就離開這座小島,一起推翻無道的晉王朝,建立一個全新的天堂之國吧!」盧循跟著大喊:「讓我們跟著孫恩教主,一起創造新天地!」群眾喊道:「孫教主萬歲!萬歲!萬萬歲!」萬歲之聲響徹整座小島。

 

   

      西元四世紀末,正是東晉孝武帝在位的後期,孝武帝的弟弟司馬道子掌權。司馬道子重用姦人王國寶,並肆意擴張權力,權力甚至凌駕於孝武帝之上。孝武帝對此相當不滿,所以任用王恭、殷仲堪等當時名望之士把守軍事重鎮,藉此制衡司馬道子,沒想到此舉將引發更大的動亂。

      孝武帝在位末期時常喝酒,每天都喝得爛醉,很少有清醒的時候。一天,孝武帝喝醉了,便對著身邊的寵妃張貴人開玩笑道:「妳都已經快三十歲了,按年紀差不多該被廢了,我喜歡更年輕的女子,哈哈哈….。」這本是一句喝醉後的瘋話,但張貴人聽後惱羞成怒,心中遂起了殺意。

      就在當晚,張貴人趁孝武帝喝醉酣睡之際,命令宮女用枕頭將孝武帝活活的悶死,再用重金賄賂宮人,對外宣稱孝武帝是「暴崩而死」,此時孝武帝才只有三十六歲。孝武帝的死引發宮中一片混亂,陰謀論甚囂塵上,但司馬道子卻完全相信了「暴崩而死」的說法,也沒有特地追究死因。張貴人就趁著宮裡混亂之際,逃出了皇宮,至此消失無蹤。

      孝武帝死後,其子司馬德宗繼位,是為東晉安帝。但晉安帝是個智能有缺陷的皇帝,所以司馬道子以太傅的身份總攬朝政,其親信王國寶、王緒等人也掌握了朝中不少權力,但他們賣官換財,混亂朝綱,國家的聲勢越趨衰弱。

     王國寶是太原王氏的族人,其父是東晉名臣王坦之,岳父更是大名鼎鼎的名相謝安。國寶出身不凡,但個性姦惡無道,連岳父謝安都討厭他。國寶的堂妹是司馬道子的王妃,所以國寶得以跟司馬道子走得很近,他又以那三寸不爛之舌諂媚道子,讓道子對國寶更加的寵愛。王國寶知道謝安不喜歡他,所以時常在道子面前毀謗謝安。謝安自知道子不容自己,所以自請出鎮外地,以避道子。沒過多久,晉朝這位曠世名相也跟著過世了。謝安死後,王國寶與司馬道子更加猖狂,不少忠臣都因國寶的毀謗被罷黜。   

      司馬道子與王國寶的混亂朝綱,使當時的名臣王恭大為不滿。王恭與國寶同是太原王氏的人,而且又是孝武帝的皇后—孝武定皇后的哥哥,所以名聲極高。王恭多次疾言厲色的勸戒道子要遠離小人,讓道子與國寶都心中不滿。國寶的堂弟王緒甚至設計要殺害王恭,但沒被國寶採用。道子在王恭身邊佈滿了眼線,要知道王恭是否有不服之心,最後道子知道王恭絕對不為己所用,所以採取了王緒的計謀,想要謀死王恭。

      王恭當然也知道道子想殺他,身邊的幕僚就勸王恭先發制人,帶兵殺入京城誅殺國寶,逼道子聽命於己。於是王恭聯合殷仲堪、桓玄等地方將領,於隆安元年(西元三九七年),以「清君側」的名義起兵,聲討王國寶等姦人。王恭兵鋒正盛,司馬道子迫於王恭的威脅,只好殺死王國寶與王緒,來讓王恭退兵。

      王國寶的死雖解除了危機,但司馬道子仍覺得王恭等地方軍鎮是心腹大患,必須加以減除,所以聽取了譙王司馬尚之的建議,開始削除地方軍鎮的權力,再集中在自己手裡。

      此舉更加激怒了地方軍鎮,所以眾軍鎮推王恭為盟主,於隆安二年(西元三九八年),再次舉兵向建康。

      司馬道子這時派了兒子—司馬元顯為統軍都督,力抗王恭聯軍的來襲。由於王恭是皇太后的哥哥,又是名門之後,所以態度高傲,對下屬多有不敬,其下屬劉牢之因而懷恨在心。

      司馬元顯利用王恭內部的矛盾,以重金賄賂劉牢之,劉牢之因而倒戈攻打王恭,王恭兵敗被殺。

      這一次又一次軍鎮與朝廷間的混戰,使東晉越趨衰弱,終於讓野心份子趁勢而起,引爆更大的動亂。

      東晉時期,道教與佛教興盛,上從皇帝、貴族,下到平民百姓都在信奉佛教或道教,有時甚至兩者都信,五斗米道就是道教的一分支。

      五斗米道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成立,通常都會以各種仙術來吸引信徒。在漢末群雄並起的年代,關中的張魯就曾以五斗米道為號召,割據關中長達三十年,最後投降曹操。

      於時有一個名叫孫泰的人,他們家族世代遵奉五斗米道,他曾向江東地區的五斗米道法師杜子恭學道。杜子恭死後,孫泰接掌了其信徒,成為教主。由於孫泰常施展仙術,所以信徒日漸增多,連司馬道子、司馬元顯都視孫泰為上賓,禮遇至極。

      但孫泰實為一奸詐小人,心中一直有奪取天下的野心,而王恭的起兵,正好給他這個機會。孫泰透過仙術,迷惑了越來越多的群眾,勢力逐漸壯大,趁王恭起兵時,他也興兵起事。雖然孫泰名義上是助朝廷征討王恭,但其實是想謀反朝廷。孫泰的謀反行徑,很快就被朝中人士察覺,朝廷懼怕孫泰會造成更大的動亂,所以司馬道子迅速的殺了孫泰。

      孫泰死後,其侄子孫恩帶著信眾逃入海島。孫恩雖逃到海島,但一直想捲土重來,其妹夫盧循仍在大陸招聚信眾,並籌資資助在海島的孫恩,等待復仇的時機降臨。

      王恭的兩次起兵已經動搖了東晉中央的權勢,但司馬道子仍不做改革,反繼續醉生夢死,沉溺酒精,將政事通通交給兒子司馬元顯處理。司馬元顯果敢有志氣,此時的道子已有疾病,且天天昏醉,又不理政事,元顯於是有了奪權之心。元顯趁道子昏醉之際,革除了道子的職務,將權力集於一身。當道子酒醒後,發現自己已被架空,雖然憤怒不已,但也無可奈何。

      司馬元顯雖有治國的才能,但性情苛刻,不聽諫言,為了擴充兵力,下令徵發三吳地區的「蔭客」來充實京城的兵員,這個政策惹惱了士族和平民。

      魏晉時期,由於天下大亂,不少平民因逃難而流離失所,他們必須依靠能力較大的世家大族以保安全,世族因而有了不少的「蔭客」。這些人力不僅能幫助士族耕種土地,甚至可以讓士族建立稱為「部曲」的私人軍隊,所以士族的勢力強大,朝廷不得不與士族合作。

      司馬元顯這個政令當然是威脅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,況且誰想要到軍營充當苦力呢?很快的,三吳地區怨聲載道。這個錯誤的政策,加深了社會的動盪,盧循便利用這個機會,招募更多不滿朝廷的平民成為信徒,信徒人數直線增加,盧循有了能抗衡朝廷的實力。

      盧循有了強大的後盾,所以前往小島迎接孫恩。孫恩經過一年的等待,終於有了報仇的機會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