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終於將《晉書》第六卷看完了!這卷書中大多是記載西晉末到東晉初的人物,其中有---

鎮守山西與胡族力抗到底的劉琨、
劉琨的好友,”聞雞起舞”、”中流擊楫”、立誓光復中原的祖逖、
還有庾澄慶的祖先—穎川庾氏家族的人等等。

其中我最想講的,是協助東晉立國的大功臣—王導。

王導是山東瑯琊人(瑯琊是現今的臨沂),瑯琊王氏是山東的望族,出了相當多的朝廷名臣。當時王導在東海王司馬越手下做事,於是認識同樣是東海王同盟的瑯琊王司馬睿。司馬睿與王導互為知音,都有復興天下的意志。

歷經八王之亂的晉朝,已經是千瘡百孔,且境內的胡族皆興兵起事,天下一片混亂。見此狀的王導向司馬睿建議,移鎮到長江以南的建鄴(今南京)會比較安全。於是司馬睿向東海王提議移鎮建鄴,東海王同意了。

剛移到建鄴的司馬睿沒什麼威望,被江東的貴族們看不起,王導對此事非常擔憂。如果江東不合一,那北方的胡族可能會趁虛而入,導致滅國的危機。所以王導要司馬睿演一場戲給江東士族看,讓江東士族見識到司馬睿的實力。王導讓司馬睿舉辦一場遊行,遊行中的司馬睿可謂是意氣風發、不可一世的樣子,王導與眾多北方士族都對司馬睿畢恭畢敬,展現了北方士族對司馬睿的推崇。江東士族看到司馬睿如此得人心又威勢逼人,都不由得的心生敬畏,紛紛到路旁跪拜。王導不僅讓江東士族見識到司馬睿的威嚴,更建議司馬睿重用江東的名士,於是在軟硬兼施的方式下,江東團結在一起。

沒過多久,發生了永嘉之禍,更多的中原人士紛紛南下,王導繼續協助司馬睿安置南下的難民,更勵精圖治,要建設江東。於是江東皆稱王導為「仲父」,以前秦始皇嬴政也稱呂不韋叫「仲父」,由此可見王導受到多大的尊崇。

直到晉愍帝被擄,西晉滅亡,司馬睿正式登基帝位,建立東晉,是為晉元帝,王導也成為東晉的宰相。但登基後的晉元帝,因寵愛近臣劉隗等人而漸漸疏遠王導,但王導一點也不以為意,仍然泰然的看待此事。

司馬皇室之所以能在江東立足,都是瑯琊王氏的功勞,王氏的勢力更是凌駕在司馬氏之上。朝廷內有王導、朝廷外有掌握軍權的王導堂哥王敦,所以當時有句諺語叫做「王與馬,共天下」,晉元帝幾乎沒什麼實權。晉元帝的近臣,刁協與劉隗建議元帝削弱王氏的勢力,這件事情惹惱了王敦,所以王敦以「清君側」的名義,起兵進攻首都建康(建鄴此時已改名建康)。在東晉建國之前,王導曾苦口婆心的勸說堂哥王敦要一起輔助朝廷,王敦也答應了,但如今卻興兵作亂,這讓王導,甚至整個王氏家族陷入了極大的危機。

劉隗建議誅殺王氏家族,於是王導天天率領家族子弟,一大早就到宮門口請罪,表明瑯琊王氏是忠於朝廷的,並與王敦切割。元帝也知道王導的苦心,所以沒有降罪王氏家族。但沒過多久,建康就被王敦攻破了。晉元帝哭著要刁協與劉隗逃難去,自己則憂怒而死。

王敦進了都城,責罵王導為何不站在他這邊,但王導仍忠心朝廷,王敦也無可奈何。後來晉明帝即位,王導仍是輔政大臣。此時王敦又起兵攻建康,明帝令王導率兵攻王敦,最後王敦病死,其部眾也被消滅,東晉初期的”王敦之亂”被平定了。

不久,晉明帝也過世了。死前令王導為輔政大臣,扶持當時不滿十歲的晉成帝。此時成帝的舅舅—穎川庾氏的庾亮也是輔政大臣,庾亮漸漸權勢高漲,甚至高過王導。但庾亮卻引狼入室,要蘇峻進京為官。蘇峻以為庾亮要奪他兵權,所以與祖逖的弟弟祖約(當時祖逖已死,弟弟祖約繼承祖逖的部眾)一起起兵叛亂,東晉初期的第二場內亂”蘇峻之亂”開始了!

蘇峻一路攻城掠地,建康很快就被攻下了。當蘇峻軍隊進入宮中時,王導隨侍在成帝身邊保護成帝。蘇峻的部下要蘇峻殺了王導,但蘇峻忌憚王導的威名,所以沒有動手。

蘇峻放火燒了宮殿,還俘虜了成帝,王導仍隨侍在側。此時庾亮與溫嶠等人奉陶侃為盟主,共起義軍討伐蘇峻。王導本想偷偷帶成帝逃離蘇峻,但蘇峻防守嚴密,讓王導沒有成功。王導於是帶著兩個兒子偷偷投奔了義軍。

蘇峻不久被義軍所殺,成帝回到建康。王導繼續輔佐成帝,成帝事事都請教王導,甚至連見到王導的妻子,都鞠躬問好。而當時庾亮鎮守軍事重鎮荊州,一直希望廢黜王導,但沒有得到郗鑒的支持,所以作罷。庾亮擁兵自重,讓王導很感冒,所以每次看到西風(荊州在建康的西邊)吹起,王導就說:「元規(庾亮的字)塵汙人」。

不久後,三朝元老王導過世,得年64歲。成帝悲傷不已。

東晉初期,一切百廢待舉,而且人心惶惶,不知所措。若不是王導以其龐大的家族勢力支持朝廷,晉朝在江東的地位是絕對撐不住的。東晉初也有不少危及國家存亡的叛亂,若不是王導的挺力相助,東晉早就亡了。由於王導對朝廷貢獻極大,不僅穩住了國家的命脈,也讓家族終整個南朝之世,都極其顯赫,被朝廷重用(即使東晉滅亡、改朝換代後也一樣)。瑯琊王氏顯赫超過200年,這都要歸功王導的領導有方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1986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